2006年对农膜行业来说,是大浪淘沙、重新洗牌的一年,也是走出低谷开始成熟的一年。据统计,2006年1~11月份,全国农膜产量为79.6万吨,同比增长4.89%。纳入统计的26个省份中,产量排在前五位的农膜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将近2/3。其中,山东增幅最高,达26.66%;河南其次,增幅达13.37%。这表明,业内企业小而散的局面正在得到改观,集约化、规模化初显端倪。
2006年农膜行业呈现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态势。据山东寿光农膜应用技术协会会长唐永生介绍,2006年以来低档农膜大路货在寿光市场份额逐渐缩小,中高档农膜已占据聚乙烯农膜70%的市场份额,虽然技术含量较高的聚乙烯功能膜价格高,农民为此每亩要多投入200~300元,但农民还是对其情有独钟。成熟的消费理念,使中高档农膜产品销量一路提升。寿光菜农消费观念的改变,带动了国内农膜企业开发生产高档农膜的热情。天津二塑、安徽国风塑业、北京华盾、中农化进出口公司和山东淄博天鹤等相继开发了技术含量较高的聚乙烯农膜,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河南双汇塑料厂、河北宝硕创业分公司以及山东日信化学工业公司等都表示自己的高档功能膜一直不愁销路,即使在用膜淡季订单也不断,用膜旺季提货和订货客户络绎不绝,甚至排队等货。
在市场消费观念趋理性的同时,生产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变得更加成熟。国内大型农膜企业除了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严格保证质量稳定外,良好的售后服务和较高的信誉度也是回头客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同样表现出农膜企业经营理念不断成熟。据估计,2006年中高档农膜产量和销量将比上年增长12%左右,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这种增势。
与高档膜的红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6年普通低档农膜需求量下降了10%左右。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陷入困境,抱着低档产品不放的企业路越走越窄。
展望未来,随着各地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并重点发展现代农业,预计将为农膜行业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
目前,全国棚膜年耗量已达70万吨,覆盖面积达5000万亩;地膜年销量约45万吨,覆盖面积在2.2亿亩以上。据农业部统计,全国可覆盖面积为5.5亿亩,约需农膜300万吨,当前全国实际年消费量约120万吨。另外,我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发展设施园艺,目前设施园艺面积3800万亩,预计2010年可增至4200万亩,功能膜比重将由现在的30%提高到40%以上。2030年,园艺设施面积有望达到4800万亩,功能膜比重将达到70%,接近国外先进水平。
我国农业产业布局也将向区域化、特色化发展,产业中心将继续向优势产区发展,设施结构趋大型化,环境调控趋智能化,栽培园艺多样化将成为园艺产业新的增长点。再有,目前全国高档农膜仅占农膜总产量的2%,中档农膜占20%,低档产品占78%,低档农膜产品供过于求,与发达国家中高档产品占20%、中档农膜占50%、低档产品仅占30%的水平距离甚远。数据显示,我国农膜行业发展的空间相当广阔:一是全国适宜农膜覆盖的种植面积有一多半尚为空白;二是功能膜比重仅占30%,而国外达到80%;三是高中档农膜产量均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但由于农膜是农用产品,多年来农膜定点企业长期让利于农民,做出了巨大牺牲,一直处于微利保本甚至亏损状态,导致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加入WTO以后,国内所有企业都面临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换代、设备更新、技术进步都需要政策和资金支持。如果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资金和政策支持,农膜行业发展会更快。
为适应形势要求,业内企业在发展时应注意:其一,越是形势看好,越要避免盲目上马,克服以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弊端,改变农膜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的局面,要集中力量把现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其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注意回收,保护环境,走绿色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其三,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 |